|
高考结束后,就将立即面临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学校、地域之间如何权衡?如何选择专业?怎样看待冷门与热门?如何看待高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各种权衡比较考验着考生和家长的决策能力。记者昨日采访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潘艳秋老师,请她解读高考填报志愿的多个关键问题。
问:学校、地域之间如何权衡?答:学校的层次更重要
潘艳秋认为,与地域相比,本科学校的层次更为重要。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它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例如,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录取时,均要参考考生本科毕业院校;国内知名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招聘、国外知名大学全额奖学金的颁发,更是以第一学历是“985工程”大学作为参考。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首先选择较高层次的学校报考是较为明智的。
问:如何选择专业?答:选适合自己的 不盲目趋热避冷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冷门或热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情况、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考生家长的关注程度等不断变化。最热门的专业并不一定最适合自己,最好的专业应该是最适合自己潜能发挥且感兴趣的专业。适合自己、不盲目趋热避冷是专业选择过程中的不变准则。
问:如何看待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答:实行平行志愿省区的录取分数变化不大
一个学校某年录取分数的高低,与该校办学实力强弱、所在地域、受关注情况、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一本线的高低、招生计划数、考生的报考情况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大小年”现象。当然在实行平行志愿之后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较小。正常情况下,高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省区的录取分数高出本科提档线的数值变化幅度应该不大。
问:平行志愿如何拉开院校梯度?答:A“冲” B“稳” C“保”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要合理安排ABC三个志愿的顺序与梯度,同等重视三个志愿,在合理预估高考分数的基础上,估算好预估分与一本线之间的分差。A志愿“冲一冲”,可以填报比自己预估分略高一些的院校;B志愿“稳一稳”,填报与自己预估分接近的院校;C志愿“保一保”,填报比自己预估分略低一些的院校。
问:是否一定要服从调剂?答:服从调剂可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愿意填“服从专业调剂”,担心即使自己分数够了填报的专业,但因为写了“服从专业调剂”,可能会被调剂到其他自己并不想去的专业。潘艳秋说,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平行志愿中,高分考生仍然存在落榜可能:假设辽宁某考生被投档到一本A段填报的A学校,但根据A学校的招生计划数,该考生因为排名靠后且不接受专业调剂,就会出现直接退档的情况。专业填报时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问:“特殊类”考生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吃透政策 正确填写
潘艳秋说,取得各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必须全面细致地了解省招办及高校对特殊类招生的具体政策和要求,绝不能填错了位置。如辽宁省将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志愿表单列且只设1个院校志愿,同时规定:“填报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的考生,不得兼报普通类提前批次院校和艺术类本科批次、体育类第一批本科院校(专业)志愿。” 同时要求取得某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在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批和该高校普通类所在批次第一志愿均须填报该校。
问:还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答: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殊要求”
填报志愿时还应该仔细研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以及省招办公布的各高校招生计划等,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种、口试、面试、身体、性别、单科成绩、培养方式(定向)、学费等等,排除那些自己不符合要求的专业。另外,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还应仔细了解各高校的录取原则,准确计算自己的综合成绩。最终志愿表应留存备份,并务必保持通讯畅通。 |